登陆 | 注册
返回首页
首页 > 其他 > 要闻 > 正文

解悟中医/临床疑难病例选编

时间:2017-04-12 10:47:33 来源: 编辑:12345 5031 收藏
二十八、临床疑难病例选编(一)结扎后少腹痛李某某,女34岁,住解放北路176号,1984年12月31日初诊。两个月前行输卵管结扎,术后继发少腹
 

二十八、临床疑难病例选编

 

(一)结扎后少腹痛

李某某,女34岁,住解放北路176号,1984年12月31日初诊。两个月前行输卵管结扎,术后继发少腹痛,治疗多次乏效,初起每日阵发,时轻时重,现一天数次,痛势增剧难忍,伴小便后阴痛,自觉子宫下垂感,带下,少腹两侧压痛,昨天起恶风,头痛身疼鼻流清涕,无汗而喘,脉浮紧,证属少腹瘀血留滞,兼挟风寒外感,治宜标本兼顾,活血化瘀,疏风散寒,处方:

 

桂枝6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桃仁6克,赤、白芍(各)9克,败酱草12克,海螵蛸12克,麻黄6克,杏仁泥9克,浙贝母9克,薏苡仁12克,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共3剂,水煎服。

 

药后汗出,表邪解,咳喘平,少腹痛大减,仍稍有压痛,原方去麻黄,杏仁、生姜、大枣,续服3剂,余证均除。

【说明】本例病人为术后少腹瘀血留滞,又挟风寒外感,故头痛身疼,鼻流清涕,无汗而喘,脉浮紧,药用桂枝茯苓丸(汤)以去少腹瘀滞,复以麻黄汤外解风寒表邪,双管齐下,表邪解而里证亦减,败酱草、薏苡仁、海螵蛸、浙贝母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既可协桂枝茯苓丸攻宿瘀,亦可治湿热带下,故一诊得效,表邪解后,即去麻黄汤攻宿瘀,3剂而平。

 

桂枝茯苓丸为《金匮要略》方,治少腹宿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血瘀少腹有神效。方以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结,茯苓渗泄下行,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笔者以此方治妇人结扎后少腹痛多例甚有效验,真是千古良方。

 

(二)浮肿——碘番酸过敏

林某某,女,54岁,住百里东路2号,1984年1月15日初诊。

3天前拟进行胆囊造影,服胆囊造影药碘番酸后,翌日颜面及四肢浮肿,全身发痒,寐差,便溏后重,舌淡苔黄,脉觉紧,西医诊断:药物过敏。证属风邪湿毒壅于皮肤,治宜疏风解毒,固表泄湿,升降散合防已茯苓汤加减,处方:

 

蝉蜕6克,僵蚕12克,防风6克,防己12克,生黄芪15克,甘草6克,茯苓12克,桑皮12克,陈皮6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2克,马鞭草12克,徐长卿9克。共3剂,水煎服。

 

药后浮肿悉退,身痒已去六七,大便仍后重,偶觉肌肉抽痛,续以原方化裁,再服3剂,诸证均愈。

【说明】升降散为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辩》之方,治疗温疫杂气邪毒,并列15种化裁法。笔者常以此方去姜黄、大黄,加味治疗顽固性风疹和湿疹,或过敏性胃炎、药物过敏等疾患,取效甚佳。此例病人浮肿身痒,西医诊为药物过敏。中医诊为风湿邪毒壅遏经隧,气不行则湿不运,溢于肌肤则浮肿,蕴结皮里则身痒,加以升降散疏风散邪,防己茯苓汤导湿行水,生黄芪、甘草补气固表,桑皮、陈皮宣肺行气导水,白鲜皮、地肤子、马鞭草、徐长卿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合奏疏风解毒,固表泄湿之功。

 

 

 

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

 

文字录入:张青锋   核 稿 人:兰运秋


上一篇:解悟中医/瘀血腹痛如何治
下一篇:男人最想睡的女人,尤其是第三种女人!有你吗?

评论
查看其他评论

匿名

化名:

  登录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