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与肝病防治研究:不久世界难题乙肝将被攻克
而据一系列文献研究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抗过敏、抗血管脆性和血小板聚集及抗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种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而对肝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修复作用。
相关研究发现,从荔枝核提取物一黄酮类化合物lL用于肝癌HepG2.2.15细胞系体外实验,同时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检测结果显示lL对HBsAg 和HBeAg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lL(400mg/L)可使培养基中的HBV—DNA转阴。
早在1996年的时候,日本医学工作者山本伦人报道,服用蜂胶能使乙肝转阴。而锋胶的主 要有效成分正是黄酮类化合物。
同样,我国南方地区民间常饮的巴马藤茶(巴马益生茶)对乙肝转阴,酒精性脂肪肝逆转多有促进作用。虽然缺乏有效率等实验统计数据,但经过对巴马地区生产的藤茶提取与分享,发现其确实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DMY)和杨梅素(MY)。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与肝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与到达临床应用的肝病(特别是乙肝)药物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我们应看到黄酮类化含物对肝病的防治研究前景广阔性与可行性。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用蔬菜、水果以及中草药、藤茶中,来源广泛,发掘的潜力大,现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已达8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病具有多种治 疗作用,对肝脏具有全面的保护功能而无副作用。
让我们保持好心态,管住嘴,迈开腿,健康均衡饮食。终有一天,肝病(特别是乙肝)不再是世界性难题 。
上一篇:中央为何点名“太极拳”?
下一篇:睾酮是一把双刃剑:让男人更强健,也让男人更短命,这是
-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