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返回首页
首页 > 造价工程师 > 近期热点 > 正文

在勘察设计阶段使用BIM,会遇到哪些状况

时间:2020-03-28 10:10:59 来源:互联网 编辑:张颖 11943 收藏
BIM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各类建筑性能分析相关规范分散在各个专业设计过程中,无总体控制手段和具体实施办法。

      BIM应用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各类建筑性能分析相关规范分散在各个专业设计过程中,无总体控制手段和具体实施办法。


一、工程勘察方面


      BIM技术在工程勘察的应用中存在较为棘手的问题:


      如何将上部结构建模与地下工程地质信息充分结合,实现不同专业基于BIM的协作。


      如何开发或利用现有的BIM软件技术,解决目前软件对地质体建模与可视化分析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增强工程勘察结果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展现力。


      如何完善地质空间的建模理论与技术方法,以解决空间地质状况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困难,满足工程施工与研究的专业功能需要。


二、管线综合方面


      目前,国外将BIM技术应用到管线综合领域已到达相当深度,国内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从其实践经验来看,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勘察设计阶段管线综合仅仅考虑碰撞检测结果,未能充分结合施工阶段的需求,导致某些BIM管线综合成果无法指导施工。


      BIM软件强大的参数设计功能,导致软件操作相对复杂,对设计人员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而且会导致计算机系统运行缓慢,因而对计算机配置提出了很高要求。


      基于BIM的RevitMEP等软件的软件功能本土化不足,某些设计参数不符合我国内设计规范,如MEP软件内的一些族(管线设备)的尺寸与国内标准尺寸不符。


微信截图_20200630150343.jpg


三、性能化分析方面


      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于发展阶段,BIM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各类建筑性能分析相关规范分散在各个专业设计过程中,无总体控制手段和具体实施办法。


      建筑设计师专业技能欠缺,缺乏可持续的设计观,建筑设计和定量分析计算严重脱节,方案设计阶段的性能分析结果无法直接指导设计。


      BIM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软件本土化程度欠缺等问题,很多国内的建筑规范标准没有进入模型的信息中,使BIM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能力。


      模型间不能相互读取、相互使用,存在大量重复建模的工作。


      现有的BIM软件难以满足某些特殊专业功能需求,而且软件本身过于复杂、难以有效推广使用。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绿色BIM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工程量统计方面


      对于工程量统计人员,面临着算量软件门槛过高的问题,并需要从传统算量软件思想转变到基于BIM的工程量统计。


      BIM软件对建筑构件及其属性定义标准不统一,定义的范围未能覆盖包括附属构件在内的绝大部分构件,导致输出算量结果无法到达预期。


      工程量建模标准不统一,国外软件与国内工程量计算规则不一致。


      大部分算量软件无法准确计算一些复杂造型的构件,对一些特殊问题未能实现高效精确的求解。


      许多算量计算结果不能体现“过程控制”的理念,输出的数据庞大,难以与手工计算报表进行核对。


      工程量统计人员与设计人员信息不对称,效率低,需要打破全过程算量信息孤岛。


微信截图_20200630150359.jpg


五、协同设计方面


      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方式相比,拥有很多的优势,但在国内的应用却并不广泛,究其原因:


      BIM技术难度大,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且设计人员熟练理解BIM理念并掌握BIM相关软件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成本,这些都阻碍了BIM技术在国内的推广。


      风险程度高,我国的建筑设计普遍存在着设计时间短、施工周期紧张的问题,初期运用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势必会存在技术障碍,可能导致无法按时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失去市场份额。


      激励机制不到位,目前很多城市公开招标的工程项目仍然要求设计单位以AutoCAD制作的2D图纸上交设计成果,政府部门、行业单位、业主等缺乏相应的机制鼓励多使用技术进行协同设计。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BIM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应用?
下一篇:揭秘BIM技术对建筑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评论
查看其他评论

匿名

化名:

  登录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