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返回首页
首页 > 造价工程师 > 近期热点 > 正文

BIM在国外与国内差距到底在哪?

时间:2019-09-28 10:10:59 来源:互联网 编辑:张颖 10268 收藏
经过多年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BIM的话题一直是如火如荼。BIM是未来建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都知道它起源于国外,那么国内国外BIM发展的差距在哪里?

      经过多年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BIM的话题一直是如火如荼。BIM是未来建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都知道它起源于国外,那么国内国外BIM发展的差距在哪里?


BIM在国外应用实例


1、悉尼“布莱街一号”


      整个项目中,BIM在可持续发展、协调合作和设施管理三大方面发挥作用,使这个庞杂的系统和设施的超级大楼得以实现。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242.jpg


      美国萨维尔大学

      这是BIM技术在校园建筑运维阶段应用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BIM一体化技术管理,萨维尔大学获得较高收益。成功缩减了时间,节约人力。庞大的数据信息,使空间信息管理能力提升40%。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257.jpg


      英国高铁枢纽

      英国高铁二号线 (HS2) 铁路伯明翰三角型交通枢纽的设计工作非常复杂,而使用BIM技术在六个月内构建地形模型,打造最优轨道线形设计。实现高效协作,并生成此重要项目所需的文档。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311.jpg


      日本邮政大厦

      BIM技术的参与减少了隐藏于图纸内的管线冲突,有利于建立机电模型构件的施工标准,同时提高施工图面与数量表的一致性,有效管控现场工作组每日工作进度。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326.jpg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

      该项目进行的还不是很顺利,原因是因为“缺乏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供给问题”。说明,即便使用了BIM,如果项目团队中没有足够的具备相关技能的工作人员,按时完工仍然可能出现问题。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343.jpg


      奥地利博物馆地下扩建

      BIM再次应用建筑设计,美地展现出一个规划阶段进入下一个规划阶段的无缝的、几乎无感的过渡。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403.jpg


BIM在国内应用实例

2、国家会展中心


      BIM技术为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建模,然后把各专业建好的模型与总包建好的主体结构模型进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决施工矛盾,消除隐患,避免了返工、修整。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418.jpg


      亚洲最大生活垃圾发电厂

      BIM技术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节约了9个月时间,并且通过对模型的深化设计,节约成本数百万,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成效。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434.jpg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

      通过MagiCAD、GBIMS施工管理系统等BIM产品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448.jpg


      天津117大厦

      运用BIM技术实现了成本节约、管理提升、标准建设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508.jpg

 

      苏州中南中心

      BIM解决项目要求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大、协作方众多、工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挑战。


微信截图_20200713172801.jpg

 

      珠海歌剧院

      BIM技术助力项目全生命周期难题。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538.jpg


      白玉兰广场

      BIM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约了钢材、实现装备的重复利用。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552.jpg

 

      北京凤凰传媒中心

      BIM技术,削减了不少风险,节约时间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程质量。


微信截图_20200713170655.jpg

 

      以上只是工程中运用BIM技术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堪称经典的工程,如“中国尊”、“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望京SOHO”、“武汉绿地中心”等。


3、据数据显示


      在英国,政府明确要求2016年前企业实现3D-BIM的全面协同。

      在美国,政府自2003年起,实行国家级3D-4D-BIM计划;自2007年起,规定所有重要项目通过BIM进行空间规划。

      在韩国,政府计划于2016年前实现全部公共工程的BIM应用。

      在新加波,政府成立BIM基金;计划于2015年前,超八成建筑业企业广泛应用BIM。

      在北欧,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国家,已经孕育了很多主要的建筑业信息技术软件厂商。

      在日本,建筑信息技术软件产业成立国家级国产解决方案软件联盟。

      在中国,无论政府还是行业巨头,对BIM的发展预期远不如上述国家明确乐观,对数字化目标和标准制定表述暧昧,但BIM趋势已经明朗。已经有很多招标项目要求工程建设的BIM模式。部分企业开始加速BIM相关的数据挖掘,聚焦BIM在工程量计算、投标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并实践BIM的集成项目管理。

 

      通过案例,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国内或者国外,BIM的应用都非常多。并且都为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国内外发展却仍有差距,其主要原因出在业务模式、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上。


4、从业务模式上来说


      国外注重长期发展,行业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项目规划有成熟环境和机制。一旦启动,很少变动,一直贯彻BIM作风。

      但国内偏重短期利益,工程管理粗放。使用BIM前期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人力。各种施工节奏与BIM有明显冲突。

      另一方面,国内甲方的地位远比国外的强势,对BIM应用的驱动效应更明显;一旦甲方要求频繁改动,就会导致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增加很多的工作量。直接削弱了BIM的应用动力。

      再者,BIM是否能提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润?这一问题仍无明确答案。


5、从人力支持方面看


      在国外,业主成立专业的咨询团队,一对一对接设计团队;并对项目启动全过程的软件类型、数据接口、信息规范等细节严格规定。

      而在国内,由于甲方的需求难以琢磨,BIM应用必然导致工作量大幅度向设计单位倾斜。

      同时,与设计对接的BIM人才有旺盛需求。这就导致虽然很多单位在组建BIM团队,但进度与质量并不理想。

      老工程师难以快速掌握BIM,能快速掌握BIM的新工程师,又往往工程经验不足。


6、从技术支持上来看


      BIM意味着海量二维数据的加工与三维数据的创建,对数据采集和处理有很高技术要求。

      但相比国外,国内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还很薄弱。目前很多企业的数据采集仍然依靠人工查询、手动上传到系统。不但耗时长,且精细度低,对后续的数据交互与模型的对接也很不利。相比国外以BIM为平台的定位,现在国内对BIM主要作为软件来应用,对BIM的项目管理较少涉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得出,无论是业务、人力还是技术方面。国内距离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策方面,国内对BIM的政策支持更有力。前者是市场推进政策,后者是政策推进市场。从这几年国内发布的政策来看,政府尤其对国内BIM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在BIM实践确实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但与国外的差距,足以表明我们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在信息化程度上,国家正在努力赶超,加之国内在建设工程体量方面远远领先世界。


      相信在未来,BIM技术也最终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汹涌而来的BIM热潮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技术革命
下一篇:BIM介入项目早会带来什么好处?

评论
查看其他评论

匿名

化名:

  登录发布信息